2024年11月3日,由法制日报社、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第三届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历经专家充分讨论、细致甄选,最终82个典型案例、78个提名案例脱颖而出。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两项案例荣膺其中,也是功承瀛泰三度蝉联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荣誉。
中国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理事长赵大程,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孙志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原党委书记胡明,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张所菲,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黄永维,中华慈善总会党委副书记边志伟,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迟日大及高校院所、新闻机构、知名律所等领域的专家和嘉宾出席活动。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项目
功承瀛泰现为上海市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浦东新区首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功承瀛泰合伙人及律师曾多次受邀为市场监督管理局、张江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及各行业企业提供商业秘密保护培训,提升员工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技能,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功承瀛泰参与撰写了上海市首部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南《浦东新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南》,从企业自我保护、民事保护、刑事保护、行政保护、商业秘密鉴定、涉外保护等多个维度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商业秘密保护策略。此外,在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织下,功承瀛泰多名合伙人和律师与咪咕视频合作拍摄了“商业秘密保护”系列视频,为企业提供更为直观、易懂的实操指引。功承瀛泰还参与起草了“生物医药行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南”,正在评审阶段。
“推进立法与法治政府建设”提名案例:
发挥智库作用 聚焦基层立法与产业政策研究
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由多个团队的合伙人和资深律师组成基层立法与产业政策研究委员会,旨在以事务所 “三个融合”战略为牵引,以合伙人在各级人大和政协的任职为依托,为国家和地方基层立法和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专业支持,推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委员会积极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深入研究省、市、区立法工作,为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操性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委员会密切关注各行业产业监管动态,以多维视角和精准研判,深刻洞察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委员会还定期组织立法调研会、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汇集各方需求和智慧,为畅通各方主体交流搭建平台,推动立法不断完善。
委员会成员专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服务覆盖航运、医疗、数据、银行金融、房地产与建设工程等多个行业,能够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推动立法与政策研究的“智库”作用。前不久,由我所高级合伙人江军律师领衔起草的《浦东新区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保障若干规定》已通过浦东新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于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关于国际航行货船药械供应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也是浦东新区获得中央立法授权后在航运领域的首部立法,将便利国际航行船舶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保障,优化港口航运补给综合服务,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本次再度入选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是对功承瀛泰长期以来坚持公益法律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可。未来,功承瀛泰将继续积极响应和落实司法部党组对广大律师提出的“五点希望”,胸怀“国之大者”,勇担公益使命,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公益法律服务的新模式,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作出应有贡献。